扬字五行属火,扬字源于四字成语,名扬四海,表达男孩知名度大,有才华,受世人景仰。
宋姓男孩起名带扬字的?
宋鑫扬
宋丁扬
宋琪扬
宋凡扬
宋为扬
宋富扬
宋栩扬
宋泊扬
宋焕扬
宋长扬
宋友扬
宋亚扬
宋如扬
宋仕扬
宋知扬
宋胤扬
宋镇扬
宋积扬
宋禹扬
宋济扬
宋传扬
宋崇扬
宋洛扬
宋凌扬
宋亦扬
宋光扬
宋晓扬
宋绍扬
宋运扬
宋昱扬
宋思扬
宋望扬
宋骐扬
宋勋扬
宋人扬
宋屹扬
宋道扬
宋汉扬
宋水扬
宋忻扬
宋飞扬
宋以扬
宋雪扬
宋昭扬
宋孟扬
宋晨扬
宋浚扬
宋秀扬
宋琳扬
宋朗扬
宋仁扬
宋震扬
宋劲扬
宋恒扬
宋波扬
宋玉扬
宋楚扬
宋朋扬
宋利扬
宋彤扬
宋恺扬
宋鸣扬
宋铭扬
宋厚扬
宋义扬
宋秋扬
宋善扬
宋延扬
宋灵扬
宋来扬
宋钦扬
宋裕扬
宋有扬
宋潇扬
宋易扬
宋学扬
宋琛扬
宋宁扬
宋小扬
宋欣扬
宋相扬
宋高扬
宋蔚扬
宋悦扬
宋修扬
宋德扬
宋和扬
宋桐扬
宋远扬
宋雅扬
宋士扬
宋城扬
宋予扬
宋烁扬
宋沐扬
宋虎扬
宋声扬
宋懿扬
宋鹤扬
宋久扬
宋津扬
宋孝扬
宋岚扬
宋礼扬
宋心扬
宋亮扬
宋承扬
宋峥扬
宋力扬
宋彦扬
宋佑扬
宋炜扬
宋月扬
宋宜扬
宋森扬
宋添扬
宋宗扬
宋强扬
宋世扬
宋雄扬
拓展资料
妈妈叹了口气,这才告诉她名字“扬”的含义——
杨扬的“扬”
人物简介:
杨扬,女,1989年出生,江苏省靖江市公安局城中派出所副所长。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曾荣获江苏省“青春警星”、泰州市“十大爱民警察”、“五十优社区民警”称号。
□侯国龙
一
参警那会儿,杨扬问过一次爸妈,她名字里的那个“扬”到底有什么特殊含义。爸妈说随便起的,她不信。
她心想,那就当成神采飞扬的“扬”吧。那一年,她20岁。
她的第一本工作记录本扉页上,画着一位双手插兜的美少女,空白处用美术字写着spring and summer。她不好意思地说,这是当年的自画像,简直不可想象吧?
刚到公园弄社区不久,杨扬差一点儿撕掉了这幅自画像。“做社区民警不是我的专长,我的无线电、刑事技术几个科目考的都是第一名,拿过奖学金的。”一想到每天要和社区居民家长里短地打交道,她的刑警梦就愈发炽热。自画像上的一头长发、笑弯的眉毛、时尚的信封包……这些都不像自己。
她打听过,技术队那一年不要女生。她忍不住地抱怨:“真是的,也不看人家技术好不好!”在她当时看来,社区民警既不能破案又不能抓坏人,就跟社区大妈一样,每天做些鸡毛蒜皮的事儿,这不是浪费青春嘛。
当社区民警最初的那个月,她的情绪坏到极点。她还兼着所里的窗口户籍民警,也没有接待办公室,要是社区居民来找她,她就只能站在窗口解答。
有一次,她接到通报,辖区某厂房里有人涉嫌搞违法活动。她寻了个遍也没找到嫌疑对象。可她刚转身回到所里,手机就响了:嫌疑对象已被有关部门控制住了。等她急匆匆地赶过去,却只听到了半句话:怎么这个社区民警什么都不知道。
这句话像根针扎了她一下。虽然她心里气鼓鼓的,但别人说的确实在理:自己每天疲于应付,窗口、社区两头不讨好,怎么能神采飞扬呢?
杨扬暗自较上了劲,开始琢磨这个社区。辖区有3200多户居民,如果按日常规定的每月走访60户的进度,一天不落也要花上四五年时间。她开始主动跟所领导汇报工作思路,找社区工作人员讨教,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那个时候,社区民警靠的是做台账、记笔记,再加一副好脚板。她笑称这是“老式”工作法。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她把各家各户走了个遍。东头李阿姨家里养的萨摩耶叫贝贝,这是帮她家拆马蜂窝时知道的;临街的商户张叔叔家里养的狗狗叫美美,那是她上门调解时记下的;西头的陈大爷家里养的泰迪叫皮皮,是因为楼上装修漏水的事儿找她评过理……
这些都是当好人的事儿。只要腿勤一点儿,心细一点儿,嘴甜一点儿,事情都能妥善解决。
二
工作时间长了,杨扬也有“发飙”的时候。
第一次“发飙”是在社区巡逻,她遇到一个醉汉和别人打架。醉汉见人就骂,见东西就摔。为了防止醉汉恶意伤人,她和辅警一起按脚的按脚、按手的按手,还是控制不住。最后,她只得骑在醉汉腿上,这才腾出手用电台呼叫增援。
一名围观的中年男子在一旁起哄:“你们警察连个喝醉的人都控制不了,还能指望你们干啥?”
等到所里增援力量赶到,约束住了醉汉,她起身走到那名中年男子跟前。“你今年40多了吧,我20多岁的姑娘敢上,你敢吗?”
“谁叫你是警察,我又不是!”
“警察怎么了,警察不是人吗?”
杨扬被同事拉走了。她说,不说出来就不痛快。她背转身走了几步,眼泪这才掉了下来。
医院、菜场是最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方,有时一上午能接到好几个出警电话。只要接到医院的值班电话,杨扬就知道可能又要几天不能回家了。在充斥着咆哮、哭声的医院走廊里,她记不清自己被推倒过多少次。妈妈看到她腿上、胳膊上的淤青,劝她换个岗位。她说,没事儿,当警察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
杨扬的本子上记录了很多案例,罗列了各类矛盾的纠纷点。看病的流程,哪个科室看哪种病,她都能解释清楚。如果不是一身警服,仅听她娴熟地介绍,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是导医。
和杨扬经常搭档出警的辅警叫陈灿兴,50来岁了。平日,杨扬总喊他陈叔叔。陈叔叔个头高、嗓门大。
“陈叔叔骑车带我,在出警的路上我还说,又有小胡子啦。他还笑着说,小胡子能带来好运气,会让我们遇到讲理的人。”
但是,那天他们遇到的是一群不讲理的人。调解了一上午,还是没有结果。
正调解着,两拨人又起了肢体冲突。其中一个人摸出一把菜刀朝对方砍去,杨扬赶紧把人推开,陈叔叔下意识地抬手挡在了她前面。
陈叔叔的手腕肌腱被砍断了,虽然缝合痊愈了,但到了阴雨天,就会隐隐作痛。很长一段时间,杨扬没让陈叔叔骑警用摩托车。她担心他的手伤。
她忘不了陈叔叔挡刀的那一幕。她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口对这位长辈说声谢谢。她觉得最应该先说的是“对不起”。
这件事情发生后,妈妈又劝她。杨扬说,当警察嘛,哪能不遇到点儿危险。
妈妈叹了口气,这才告诉她名字“扬”的含义。“当时给你起名的时候,就是希望不给你做任何设定,不给你太多的期许和负担,只是希望你能自由发展,寻找自己的幸福。”
但杨扬有了她自己的解释:要做扬善惩恶的那个“扬”。
三
每天早中晚的巡查工作是她必做的功课。有拦路向她反映治安情况的,有向她了解办证手续的,有和她聊家常的,还有跳广场舞的大妈拉她一起活动的……有一次,她骑着电瓶车刚好碰上一对夫妻在打架。她借来凳子,往那儿一摆,现场调解起来。
杨扬说,我到哪儿,警务室就在哪儿。
有一年快过年的时候,有位社区居民反映,邻居听到吴老太打电话,说是要花钱把孙子弄出来。
杨扬心里一惊,顾不上多说什么,骑着电瓶车就往吴老太家赶。
吴老太的家里比外面还冷,还有股难闻的味道。吴老太不好意思地指指一个小房间。杨扬知道,那个房间“关”着她的疯女儿。客厅里摆着两张凳子,旁边是个小厨房,煤气灶上放着一把木柴。杨扬猜测,她家的煤气又停了。
吴老太一开始什么都不说。杨扬听邻居说过老人好面子,谁说她孙子的坏话,那可不行。她的孙子勉强读完高中,整天在网吧打游戏。邻居见了忍不住说了一句:这孩子真不上道。吴老太因为这句话和左邻右舍吵了个遍。
不久,吴老太的孙子出事了。他在外地参与了违法活动,被当地派出所抓了。有个骗子跟吴老太说:“给我2万元,我给你把人弄出来。”吴老太一心想着孙子,四处借了个遍,凑了几千元,正寻思着怎么给骗子说再宽限几天。
法律宣传了半天,杨扬也没能让吴老太的思想转过弯来。吴老太担心孙子有了案底,以后找工作、找媳妇不好办。
杨扬与当地派出所取得了联系,知道吴老太的孙子被行政拘留,人已关进了拘留所。
杨扬又给她解释,那个要2万元的人就是骗钱。吴老太还是听不进去。杨扬要骗子的电话,吴老太不给。杨扬急了,拍着胸脯保证:奶奶,您孙子15天后就会放出来,如果接不到,我陪您去找!
杨扬现场开着免提给派出所通了电话。吴老太这才放下心。
杨扬陪吴老太接回了孙子。吴老太感激地拉着杨扬的手,要孙子认她做姐姐。杨扬就以“姐姐”的身份好好劝导了他一番。
吴老太的孙子后来去外地务工,但接收方要原居住地邻居们的证明材料。这下吴老太又为难了。邻居们一是嫌麻烦,二是不愿意。杨扬一家一家地做工作。等杨扬把邻居们的证明材料交到吴老太手上,她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吴老太有一天在地摊上买了一支钢笔,非要感谢杨扬。吴老太说,一支笔也能帮助到别人,希望你能帮助更多的人。
杨扬怕吴老太说她嫌弃就收下了,把钢笔和荣誉证书放在了一起。但她记着吴老太的话,几年下来,她用掉了十来个工作笔记本,手绘了一张社区民情图,困难群众家庭、案件多发地、矛盾易发地,就连辖区的闲置房屋都标得清清楚楚。
2016年春天,杨扬警务室成立了。这是靖江市首个以民警名字命名的警务室。但杨扬还是喜欢往社区居民家里跑。杨扬说,要融进社区,就要多串串群众的门。她习惯听居民跟她打招呼“杨警官,又出来转了啊”。就连怀孕那阵子,她挺着大肚子在社区来来回回地转,还一口气抓了7名吸毒人员。
如今,而立之年的她已当上了城中派出所副所长。在她清秀的脸庞上,已有着几分迫不得已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