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代表什么意思和寓意 (伊代表什么意思是什么)

伊字的寓意指为人婀娜多姿,温柔如水,迷人优雅之意。象征吉祥、温暖,指貌美如花,前程似锦,含蓄内秀,并且纯洁美好。非常适合女孩子取名用字。

“伊”字有什么组词是适合女孩子起名的?

伊琳、伊莎、伊雯、伊莉、伊婷、伊萌;伊萍、伊文、伊人、伊玲、佳伊、伊裙;伊敏、伊婷、美伊、小伊、芷伊、独伊;伊迪、伊曼、伊萱、伊静、秋伊、伊妮;伊伊、梓伊、伊君、一伊、伊宁、伊黎;伊然、晓伊、彦伊、伊菲、伊芸、婧伊

拓展资料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南端、从高旻寺三汊河口向南至瓜洲长江边,有一条运河,已有1000多年历史。2014年,作为大运河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条运河今称为瓜洲运河,古代称为“伊娄河”,为什么叫“伊娄河”?一直众说纷纭。近日,在《江苏地方志》上,首轮《扬州市志》副总纂、扬州市文史馆文化文史研究顾问黄继林提出了新的观点。

 

提到这条运河的功绩,一般会引用李白《题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中的诗句:“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意思是齐公凿了这条新河,齐公是指唐代的齐澣。新旧《唐书》都有《齐澣传》,内容基本一致,只是有些细节、措辞的表述略有差异。

齐澣是定州义丰(今河北省安国市)人。少年时就很聪颖。十四岁时见到特进(古代官职,地位同三公)李峤,李峤称赞他有王佐之才。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他从常州任上迁润州刺史,充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使。

他向唐玄宗提议,为了漕运的方便,能不能开一条新河从瓜洲直通到扬州市区,唐玄宗同意了,这就是有名的伊娄河。伊娄河的开通,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功绩之大,世人赞许。此后,从唐到清,江南漕粮经此北上。瓜洲因成为南北向运河与东西向长江十字形黄金水道的交汇点,以及漕运与盐运的要冲,迅速发展为江北重镇。

 

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点瓜洲运河碑(黄继林 提供)

那么为什么叫伊娄河呢?

黄继林表示,根据他所见相关辞书及文献,“伊娄”只有“鲜卑姓”一种解释,别无他说。《辞海》、《辞源》都没有收录。

明代廖用贤《尚友录》(此书记载各姓的来历、郡望等)中说:“伊娄,后魏(北魏)献帝第六弟为伊娄氏,为十姓。见《官氏志》。”

《中国姓氏大全·伊娄》:“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北周有伊娄穆,隋代有伊娄谦。后改为伊氏或娄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伊娄》:“鲜卑姓。后魏献帝六弟为伊娄氏。后改为伊氏。或曰改娄氏。(见《魏书·官氏志》)”

这些解释的来源都是《魏书·官氏志》,那么《官氏志》怎么记载的呢?原文为:“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次兄为拓拔氏,后改为长孙氏;弟为达奚氏,后改为奚氏;次弟为伊娄氏,后改为伊氏;次弟为丘敦氏,后改为丘氏;次弟为侯氏,后改为亥氏。七族之兴,自此始也。”

献帝是指北魏的献文帝,可知,伊娄是鲜卑姓,献帝的六弟为伊娄氏。

瓜洲运河风光。

鲜卑原是一个部众颇盛、占地极广、远居塞外与中原接触极少的北方游牧民族。南北朝时,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都是鲜卑族所立。

淝水之战后,386年,代国王族拓跋珪趁前秦苻坚大败的时机复国,称代王,同年改称魏王,建立北魏。

到了太和十八年(494年),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迁都洛阳,颁布一系列推进汉化改革的政令,其中有改鲜卑姓为汉姓;不说鲜卑语而说汉语;不穿鲜卑服而穿汉装;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等。

献文帝,是孝文帝的父亲,伊娄氏也就是孝文帝的叔叔。

孝文帝的改革,促进并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但语言、姓氏等文化传统的变更,不是令行即改的事,需要一定时间,鲜卑复姓也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全部改为汉族单姓。

 

从北魏到李唐王朝的皇室不仅有鲜卑血统,还有特殊的亲缘关系。伊娄氏是献帝六弟,北魏帝室十姓之一。文献中并没有关于伊娄氏本人的记载,但北周的伊娄穆,隋代的伊娄谦都是朝廷重臣,《周书》、《隋书》分别有传。可知伊娄氏的地位虽不是极为显赫,但在朝中也有一席之地,李唐王朝的官员中,前朝官员的后裔不在少数,那么伊娄为姓的官员也应当存在。

玄宗时机构庞大,刺史其下还有别驾、长史、司马、录事等数十位佐官,长史、司马通常是优待宗室或安置闲散官员,无具体职任。

齐澣佐官的长史、司马中或有“伊娄氏”,或负责具体施工者为“伊娄氏”,可惜未见史书记载。“伊娄河”这个名称,一开始就见于官方文献,后来逐渐在民间传开(新河、瓜河一开始是民间所称,如前文提及的李白诗句,此后渐有文字记载)。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人们习惯于“用人的后半生,来推定前半生;用人最后的行为,来审度一生所有行为。若某人先前不良不善,后来改过自新,那叫浪子回头,金也不换,知名人物有晋朝的周处;若某人先前德高望重,后来恶贯满盈。那叫大奸大诈,包藏祸心,知名人物有王莽。”(赵剑敏《细说隋唐》)

瓜洲运河风光。

齐澣虽然开河有大功,并且得到天子赞赏,但是中年受贬,晚年又因为敛财遭到弹劾,所以这条运河并没有以他的名字命名,而是以“伊娄”命名,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文字是记录语音的符号,但鲜卑人无文字。“伊娄”是用汉字音记录的鲜卑姓氏,这两个音节在鲜卑语中所表示的意思(也即以此为姓的缘由)已无从查考,鲜卑人在和汉人融合过程中使用汉语,鲜卑语逐渐弱化,至隋末唐初失传。“伊娄”之姓,唐代以后也融入汉姓。

“伊娄河”水道虽然没有以齐公命名,但透露出了民族融合的信息。当然,关于“伊娄河”的名字来源目前还是推测,也期待将来能有更确凿的证据。

版权声明